在此文【使用英語學習雜誌之技術篇(一)一定要做的五點,和 隨學習者自由的…】中,提到:

“ 一切安排的前提都是時間,既然算出大部分高中生每天只能在英語學習雜誌上花0.5到1小時,那當然只能先將時間花在最重要的(本文第三節),若學生行有餘力,則隨他們自由安排該文第四節的內容--- 如此之安排也是因為: “學習方法技術面沒有長期規律認真學來得重要,本文就是在討論這七個原因:

一、 沒有研究證明先聽再讀或先讀再聽,何者的效率會較高,例如: 很多老師建議要先聽再閱讀,那只是其中一個階段的方法,就算是老師自己,也不是一直都先聽或先閱讀,但只要能長期規律認真學習,都能得到好的成果,以我自己某部分的經驗為例:

1-1 我2001-2002年重考班時,用五個月多從應屆英文學測均標到重考時頂標,當時我的做法就是先閱讀再聽,成果不錯,是當年頂標14級分;

1-2 等我2008-2010自己準備多益、托福ibt時,是採取先聽再閱讀,一樣考到高分2010年4月多益900(後來2015年7月是多益950); 2010年十月托福ibt95分(托福ibt官方表示83分以上是高分) 。

1-3 當我2014年要練<經濟學人>>和英腔時,我是閱讀和聽交錯,沒有絕對,原因是程度已經很好了,只要有學起來,沒有一定非得要怎樣的順序。

1-4 以上階段,其實也都有先放出來聽,而不先閱讀。

1-5 約2016年以來,我有時是直接聽著做家事,沒時間就無法閱讀,有時是先閱讀再聽,也有時是先聽再閱讀; 等程度更好後,就不用像過往高中時期因為時間有限,只能選擇先閱讀再聽(比較有效率),就像使用我們母語一樣熟悉:有時聽、有時閱讀,完全自由~


二、 若能長期規律認真學習,就算完全沒有人教如何使用英語學習雜誌等技術層面,學習者也能夠在長期規律學習中,自己感受到怎樣學得效率比較慢、怎樣比較快,於是自行採用並調整成更有效率之方法/技術等等。


三、 不斷強調學習方法一定要怎樣才最好,會給人一種緊張壓迫感,好像沒有照老師說的那樣做,就是不對、就是白做,好像沒有高效率就乾脆不要學、否則就是浪費時間、乾脆把時間拿去做其他事情算了; 這般讀書一定要高效率的想法是對的嗎? 當然不對,因為讀書效率也會高低起伏。
一些很關注孩子的家長,若覺得學習方法不按照老師那樣不對,就一直糾正,那孩子會覺得自己這樣就是沒做好,孩子被不斷指責,也會沒有信心,感覺被否定、自己這樣做都白做、都不對的沒有信心感。


四、 就算是一直都用最好的學習方法,效率也不可能一直都很高,很努力過的人都知道 “不可能一直都高效率”,讀書讀得興致高昂,是很燒能量的,不可能用沖百米的速度跑馬拉松。
且高效率過後,會有一段學習效率沒那麼高的時間,想要跳得越高就必須蹲得越低~ 再創下一個高峰也是要之前的休息才能做到。
更何況人的心情多少會被外界影響,如果學習都要狀態很好的高效率,那其他時候不就不用學了嗎? 不,就算效率沒那麼高,學生還是得做,成長才會繼續累積。


五、 家長能管孩子的時間有限,還有那麼多要教的地方,應該把時間拿來糾正該怎麼做的順序上? 還是關注孩子發生什麼事情、讓孩子感到關心,孩子也會表現得更好。
只要學習者長期有做、確定學習者有認真做,長期就一定會進步; 若把時間放在一定要怎樣的做法或順序等技術層面上,管些較不重要的、甚至瑣碎的事情,則不僅沒能將時間心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,也變得沒耐性、常生氣,親子關係也變差,倒不如長期有規律認真做好原則~ 也就是第一大點的四個項目。


六、 身為老師的時間和心力,也只夠檢查學習者是否做到每天應該做的量,不能夠確定他們到底是整篇看完才查單詞、還是還沒看就把全部單詞查完、抑或是邊看邊查;
跟上一點說的一樣: 有很多事情要教、上課時間有限且寶貴,老師應該將時間放在追究較不重要的事情,還是做好原則就好?

七、 學習和用英文學習雜誌都是那麼長期的事情,日子一久,每天做的事情變得乏味,只要能長期規律做到就不錯了;

因此,只要長期規律認真學習,就算沒有人教,自己也會找出有效率的學習方法等技術面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說"大蒜大蒜大蒜" 的頭像
    說"大蒜大蒜大蒜"

    家教、學英文/中文、翻譯、文化、旅行... Learning English/Chinese, Translation, Culture, Traveling....

    說"大蒜大蒜大蒜"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